第五十五则 宗智生死不道-《禅是一枝花歌词曲谱》

(第1页)

举:潭州道吾山宗智禅师与弟子渐源至一家吊丧。

渐源拍棺云:“生邪死邪?”

师云:“生也不道,死也不道。”

渐源云:“为什么不道?”

师云:“不道不道。”

同至中路,渐源云:“和尚快与某甲道,若不道,打和尚去也。”

师云:“打即任打,道是不道。”

渐源便打。

后师迁化,渐源到石霜山庆诸禅师处,举似前话,石霜云:“不道不道。”

渐源于言下有省。

渐源一日将锹子于法堂上从东过西,从西过东。

石霜云:“作什么?”

渐源云:“觅先师灵骨。”

石霜云:“洪波浩渺,白浪滔天,觅什么先师灵骨。”

(雪窦禅师著语云:苍天苍天!

)渐源云:“正好着力。”

(太原孚上座云:先师灵骨尚在。

生死的问题在印度佛教里是已悟彻了的问题,禅宗何以还要问生邪死邪?因为禅宗有个根本想法与印度佛教的不同。

禅宗的是,死生问题生出思想来,而不能以思想去处理死生问题,若没有死生,则亦没有了思想。

思想是言语边事,死生却不是言语边事。

故曰:“不道不道。”

死生边上事是惟有以死生来了。

后半洪波浩渺一段,是一首壮阔的诗。

凡好诗必有好思想,但非以理论来写,而是以诗来写。

可是说明诗,却要以理论。

而宗智禅师迁化后,是不但在言语边上事之外,亦更在死生边上事之外了,渐源又何处可求先师灵骨?雪窦颂曰:可比达摩的“只履西归曾失却”

而圜悟于此作了有力的一翻。

曰:只履留在这里。

所以禅宗又肯定现实。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