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招损谦受益-《我的人生心得体会》

(第2页)

事实上,不管你搞哪一门学问,绝不会有搞得完全彻底一点问题也不留的。

人即使能活上1000年,也是办不到的。

因此,在做学问上谦虚,不但表示这个人有道德,也表示这个人是实事求是的。

听说康有为说过,他年届三十,天下学问即已学光。

仅此一端,就可以证明,康有为不懂什么叫学问。

现在有人尊他为“国学大师”

,我认为是可笑的。

他至多只能算是一个革新家。

在当今中国的学坛上,自视甚高者,所在皆是;而真正虚怀若谷者,则绝无仅有。

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好现象。

有不少年轻的学者,写过几篇论文,出过几册专著,就傲气凌人。

这不利于他们的进步,也不利于中国学术前途的发展。

我自己怎样呢?我总觉得自己不行。

我常常讲,我是样样通,样样松。

我一生勤奋不辍,天天都在读书写文章,但一遇到一个必须深入或更深入钻研的问题,就觉得自己知识不够,有时候不得不临时抱佛脚。

人们都承认,自知之明极难;有时候,我却觉得,自己的“自知之明”

过了头,不是虚心,而是心虚了。

因此,我从来没有觉得自满过。

这当然可以说是一个好现象。

但是,我又遇到了极大的矛盾:我觉得真正行的人也如凤毛麟角。

我总觉得,好多学人不够勤奋,天天虚度光阴。

我经常处在这种心理矛盾中。

别人对我的赞誉,我非常感激;但是,我并没有被这些赞誉冲昏了头脑,我头脑是清楚的。

我只劝大家,不要全信那一些对我赞誉的话,特别是那些顶高得惊人的帽子,我更是受之有愧。

1997年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