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杨枝裂石 侠丐创凶僧-《独手丐评书》

(第7页)

席师和杜、李二位师叔决不至于说差,只要在此山中,早晚必能寻到。

又见当地山粮甚多,好些秋果结实累累,肥鲜硕大,满缀枝头,自生自落,无人采吃。

更有各种野兽山鸡,不怕没有吃的。

老河口起身时料知要在山中久居,并还备有各种用具和两袋粮食。

没想到山中天气这样温和,师父不见,必是人在途中,尚还未到。

中途曾向樵人打听,均说这里有一驼背老人常时往来后山一带,因其不大开口,不知住处等语。

可见崔老人也在这里,此时不知何往,早晚这两位师长异人必能见到。

又寻了两天不见人影,互一商计,便在峰腰寻一更好的洞穴迁居过去,由此安居下来。

洞在半山崖上,洞前稀落落生着数十株松杉,旁边一条瀑布宛如匹练,绕山而流,到了离地五六丈的崖缺口再玉龙倒挂,凌空飞堕,直落下面溪涧之中。

惊湍电射,雪洒珠喷,终日泉声轰轰,宛如雷电怒呜,震撼空山,势绝雄奇,惊人耳目,满地花草鲜妍,多不知名。

石洞不大,通体皆石,甚是干净,并有两处天然石窗可透天光。

夜来并卧洞中原有大青石上,月光由洞顶下照,仰望青天白云,疏星朗月,清风阵阵,吹面不寒,景更幽绝。

二人每日早夜勤练武功,闲来不是掘取山粮,便是出游打猎,寻觅崔老人的踪迹。

中间并往隔山樵采之区向樵采人打听,均说驼背老人以前常在后山采了药材,背往老河口贩卖,不见此老已十多日。

卧眉峰后形势奇险,并有毒蛇猛兽潜伏,还隔着一片危峰峭壁。

所产药材又不甚多,只是风景好看,因此轻易无人前往。

二人只得回转。

眼看落叶满山,秋去冬来,一晃已是月余光阴,所寻的人一个未见。

又听山那面樵人说,山中气候温和,后山一带草木黄落更晚,看去丹枫满山,乔松苍翠,繁花遍地,五色缤纷。

可是一夜朔风,当时变天,转眼大雪封山,冷不可当,必须早作防冬之计,否则一下大雪,住处高寒,万禁不住。

二人方始着起急来,无奈此外没有地方可寻师长。

诸老前辈又有师父行踪无定,到后不见应在卧眉峰等候之言,没奈何只得守候下去。

因见早晚天气渐凉,初来时少年好奇,贪那峰腰上的泉声山色,景物雄奇,特意选这崖洞居住。

晴天还好,遇到风雨满洞皆湿,便自不耐。

又听隔山樵人警告,乘未下雪以前往峰下向阳之处寻到一所崖洞,也在山坡上面,景物比前居较差,但是离下面平地只两三丈。

洞前石台缝中生有两株古松,大片磐石,溪流就在旁边,取水方便。

洞中也有好些平坦青石,能供坐卧。

里外两层,可避风雨。

心想,山中竹木甚多,洞口只有一人多高,宽仅三尺,近来又打了好些兽皮,野生茅草更多,打算砍些树枝竹竿,用茅草兽皮扎成一门封闭洞口。

再多存点干枝,以防封山之用。

刚刚做好洞门,忽然想起初次学做洞门,几经改制才得成功,有好几天未打山粮,所存杂粮腌肉只够两人两三日之用。

惟恐二老归来没有吃的,打算多打一点野猪肥鹿和山鸡之类,在降雪以前风干腌好,再多掘点山粮,以备过冬。

二人来到山中,每日用功苦练,快有两月,自觉大有进境,胆力均比以前更壮,常时带了兵器孤身出猎,一去多半日,已成习惯。

议定之后,便将洞门关好,各带兵刃暗器,往峰后和对面岭上野兽出没之区寻去。

因所带暗器最多的只得十余支,每日练习,又因打猎被野兽带了逃走,失去了一小半,恐到时应用不便,不舍再用。

见溪中石子光滑坚硬,每次打猎必要带上一些,手法甚准,照样连珠打出,百发百中。


(第7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