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篇 九变篇-《孙子兵法全书》

(第7页)

而出使金朝回来的使臣也一再地请求宋高宗提前做好准备。

同时,在金朝做官的汉人施宜生也向宋朝官员暗示完颜亮正准备南侵。

但是宋高宗就是不相信,将那些上书备战的大臣都流放或者贬官。

最终金兵南侵时,宋军被打得很惨,后来幸好有南宋大臣虞允文亲自率领南宋军民在采石抵抗金军渡江南进,这就拉开了采石之战的序幕。

话说,自从“绍兴和议”

(南宋与金朝订立的和约,高宗绍兴十年,宋军在反击金军的入侵中取得重大胜利,宋高宗趁机跟金朝议和。

)之后,宋高宗就向金朝进攻,尽力讨好金朝。

他相信这一切能够换来南宋的太平,所以不愿意相信金朝统治者会破坏协定,发兵攻打南宋。

但是绍兴和议后,金朝统治者金兀术死去,海陵王完颜亮当上了右丞相。

第二年,完颜亮便发动了一场宫延政变,杀害了金熙宗,自立为皇帝。

完颜亮当上金朝皇帝之后,便开始着手准备南下攻打宋朝的工作。

公元1159年一月,南宋和金朝的贸易据点,除泗州这一处之外,其他全部被完颜亮下令取消。

同年二月,完颜亮下令,让苏保衡等大臣在通州打造战船;大肆招募军队,下令二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人全部参军,一下子就组建起了五十多万人的军队,并日夜训练军队。

同时,他还命令各路军队大量制造兵器,选调优良的军马,共调集了五十多万匹战马。

公元1160年,完颜亮又集结了三万名水兵。

同时,加紧在开封修建宫殿,以作为攻打南宋的前线大本营。

公元1161年七月,完颜亮将都城迁到了汴京。

同年的九月,完颜亮统领六十万兵力,分四路大举南下攻打宋朝。

东路大军由完颜亮亲自率领,准备从寿春向淮南进攻;中路大军,由金将刘萼、仆散乌者等率领,准备从蔡州向南攻打荆襄;西路大军,由金将徒单合喜、张中彦等率领,准备从凤翔向大散关进攻。

海上的大军,由苏保衡、完颜郑家等率领走海道直杀向临安。

其实在1158年,宋朝使臣孙道夫回国后即向宋高宗报告了金国有南下攻打宋朝的意图,但宋高宗认为金朝没有什么借口,不会南侵。

1159年末,完颜亮贴出皇榜禁止老百姓说金朝即将起兵南侵的消息,完颜亮的这一做法被宋大臣知道了。

但此时,宋高宗依旧没有任何准备,还认为金朝不会南下攻打宋朝。

终于,在公元1161年夏天,完颜亮率大军逼近南宋边境,宋高宗终于被迫相信金朝攻打南宋的事实。

但这时,因为宋高宗推行投降政策,迫害忠良,南宋朝廷已经没有像岳飞、韩世忠那样雄才大略能够打退金兵的大将了。

活下来的战将刘锜等人又年老多病,无法带兵出战。

同年的九月,完颜亮兵分四路,大举进攻南宋,来势汹汹。

金军南下之后,一路上根本没有受到什么抵抗,宋军几乎都是不战而退。

经过一个月左右,金兵就来到了长江北岸的和州(今安徽和县地区)。

宋高宗赶紧下令让有病在身的老将刘锜和王权率兵前去抗击金兵。

刘锜带病从镇江赶往扬州后,立即率军北上,进驻淮阴、淮东地区,提前做好防御。

但不幸的是,负责淮西防线的王权停留在建康地区,迟迟不肯进军。

在刘锜的催促之下,王权才进驻长江北岸的和州,但又停止前进。

刘锜再次催促,王权才率军到了庐州。

同年的十月初,当刘锜率军赶到淮阴之时,金兵已经到达淮河的北岸。

因为王权迟迟不前进,淮西地区事实上已经失去了防守。

完颜亮便率军由此轻松地南下。

当王权得知金军已经过了淮河时,便放弃庐州城向南逃跑。


(第7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