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中2-《吴郡图经续记 版本》

(第8页)

松江,出太湖,入于海。

韦昭以为三江者,松江、浙江、浦阳江也。

今浙江、浦阳与震泽不相入,韦说非也。

昔,吴王军江北,越王军江南,越王中分其师,以为左右军,衔枚溯江五里以须,中军衔枚潜涉,吴师大北,即此江也。

郦善长云:“松江,自湖东北迳七十里,江水分流,谓之三江口。”

《吴越春秋》云:“范蠡去越,乘舟出三江之口,入五湖之中。”

此谓也。

庾仲初《杨都赋》注云:“太湖东注为松江,下七十里有水口分流,东北入海为娄江,东南入海为东江,与松江而三。”

此非《禹贡》之三江也。

今观松江正流下吴江县,过甫里,迳华亭,入青龙镇,海商之所凑集也。

《图经》云:“松江东写海曰沪渎,亦曰沪海。”

今青龙镇旁有沪渎村,是也。

江流自湖至海,凡二百六十里,岸各有浦,凡百数,其间环曲而为汇者甚多,赖疏瀹而后免于水患。

或传松江口故深,久淤而不治,稍稍乃浅,故可为梁以渡,然或遇大水,不能遽泄者,以此也。

松江,一名笠泽,陆鲁望居甫里,号所著曰《笠泽丛书》。

(右二)

运河,出震泽。

《传》称:“吴城邗沟,通江淮。”

《国语》亦云:“夫差起师北征,阙为深沟,通于商鲁之间。”

盖由此河以通江北也。

隋大业六年,敕开江南河,自京口至余杭郡八百余里,面阔十余丈,拟通龙舟,巡会稽。

陆士衡诗云:“阊门何峨峨,飞阁跨通波。”

乐天诗云:“平河七百里,沃壤两三州。”

皆谓此水也。

岁旱,或浅淤,故常加浚治,乃得无阻。

(右三)

新河,在城市。

杜荀鹤诗云:“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盖指此地。

祥符中,崇仪使秦羲守郡日,尝开广之。

(右四)

七堰者,皆在州门外。

据乐天诗云:“七堰八门六十坊。”

而《图经》云:“废堰一十有六。”

盖乐天指其近者言之也。

旧说蓄水养鱼之所,或云所以遏外水之暴而护民居。

近世,城中积土渐高,故虽开堰,无甚患也。

(右五)

越来溪,在吴县之境,自太湖过横山,至于郡城之西。


(第8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