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识途-《忆往事什么意思》

(第1页)

无论是在文章中,还是在口头上,“老马识途”

是常常使用的一个典故。

由于使用的频率颇高,因此而变成了一句俗语。

这个典故的出处是《韩非子·说林上》,与管仲和齐桓公有关。

有一次,齐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不管历史事实怎样,老马的故事是绝对可信的。

不但马能识途,连驴、骡、猫、狗等等动物都有识途的本领或者本能。

但是,切不可迷信。

在古代,老马等之所以能够识途,因为它们老走同一条道路,而古代道路的变化很少,道路两旁的建筑物变化也不会大。

久而久之,这些牲畜们就记住了。

只要把缰绳放开,让它们自由行动,它们必然能找到回家的道路。

也许这些牲畜们还有什么“特异功能”

,我没有研究过,暂且不说。

但是,人类社会前进的速度越来越快,道路和建筑物的变化也越来越大。

到了今天,简直一日数变。

住在大城市里的人,三天不出门,再一出门,就有可能认不清街道。

原来是一片空地,现在却像幻术一样,突然矗立在你的眼前的是一座摩天高楼。

原来是一条羊肠小道,现在却突然变成了一条柏油马路。

会晕头转向,这不必说了。

即使老马一流的动物真有“特异功能”

,也将无所用其技了。

我就有一个亲身的经验。

有一天,我走出北大南门到黄庄邮局去,我在海淀已经住了将近半个世纪,是这里的一匹地地道道的老马。

我也颇有自信,即使把我的眼蒙住,我也能够找回家来。

然而,这一回我却出了丑,现了眼。

我走了一条新路,一走出去,是一条大马路,车如流水马如龙。

我一时傻了眼:这是什么地方呀?我的黄庄在哪里呀!

我一时目眩口呆,只觉得天昏地转,大有白天“鬼挡墙”

之感。

我好不容易定了定神,猛抬头看到马路上驶过去的332路公共汽车,我才如梦方醒,终于安全地走回到了学校。

像我这样一匹老马,脑筋是“难得糊涂”

的,眼耳都还能准确地使用;然而在距北大咫尺之地竟然栽了这样一个跟头,这个跟头在我心中摔出了一个“顿悟”

我悟到,千万不要再迷信老马识途,千万不要在任何方面,包括研究学问方面以老马自居。

到了现在,我觉得倒是“小马识途”

因为年轻人无所蔽,无所惧,常常出门,什么摩天大楼,什么柏油马路,在他们眼中都很平常。

我们这些老马千万要向小马学习。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