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成语故事大全 睡前故事10岁孩子免费听》

(第2页)

主公可派人去联络马超攻曹,这样曹操就无暇进攻江南了。”

刘备听了,非常高兴,立即写信给马超。

马超接信后,果然起兵,很快就攻取了长安。

至此,曹操只得放弃南征计划,集中兵力去对付马超。

义无反顾

“义无反顾”

原作“义不反顾”

,出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西汉时期,汉武帝刘彻派唐蒙前去修筑通往“夜郎”

、“僰(读bó博)中”

的“西南夷道”

唐蒙为了修筑“西南夷道”

,在巴、蜀二郡(均在今四川省内)带去官兵千人,征用了大量的民力,并且根据“军兴法”

杀了当地的部落酋长。

这引起了巴、蜀一带人民的惊恐,致使常常和当地人民发生冲突。

汉武帝获悉这个消息后,即派司马相如前去批评唐蒙,并且让司马相如代拟一篇文告——《谕巴蜀檄》。

“文告”

中一方面指责了唐蒙一些违背朝廷旨意的做法,另一方面强调巴蜀人民要服从汉朝中央政权的统一号令,要严守边疆,有了敌情,都要冲锋在前,不能退缩和徘徊(原文是“义不反顾,计不旋踵”

)。

后来,人们将“义不反顾”

改为“义无反顾”

,用以说明一个人在做正当、合理的事情时,勇往直前,不退缩、不徘徊。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这个成语,出自北宋苏洵《辨奸论》。

这是一篇专门攻击王安石的文章。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他反对因循守旧,主张改革政治。

宋神宗时,他两次担任宰相,制定青苗、均输、市易、免役、农田水利等新法,抑制大官僚、大地主和豪商的特权,以期富国强兵,缓和阶级矛盾。

王安石的改革变法触动了大官僚贵族的既得利益,因而遭到了大官僚贵族及其他守旧势力的围攻。

苏洵的《辨奸论》就是对王安石攻击最为激烈的文章之一。

在《辨奸论》里,苏洵一方面对王安石进行人身攻击,另一方面则吹嘘自己在表面平静的情况下能够看到一点苗头就知道事物发展的趋向及问题的实质(原文是“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并且根据“月亮周围出现光环就要刮风,柱脚石湿润了就要下雨”

(原文是“月

晕而风,础润而雨”

)这样一些自然现象说明,从王安石不讲究吃穿,不爱修边幅,就可以看出他是个做事不近人情的人,是个大奸大恶的人,王安石当政必然会给大地主阶级带来灾祸。

后来,人们便用“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