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则 世尊一日升座-《禅是一枝花歌词曲谱》

(第1页)

举:世尊一日升座,文殊白槌云:“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

世尊便下座。

此则与前第六十七则傅大士讲经有相似,但是主客及内容完全不同。

傅大士挥案一下便下座,宝志曰:傅大士讲经竟。

意思是禅宗可以不立言语。

表演者是傅大士,宝志则惟是加以说明,所以傅大士为主,宝志为宾。

但此第九十二则重在文殊的白槌。

而世尊的升座与降座反为是宾。

此则的意思是,自然界的万法动而为山鸣谷应。

皆在于文殊的打一槌说白。

今时佛筵的槌是用以击铜磬,早先的槌也许只似私塾先生用的戒尺,亦称界方,以之拍桌,叫学生注意先生要讲话了,而亦用以打学生手心的。

故又可以说槌似旧戏里县官的惊堂木。

世尊升座,文殊打一槌说白云云,世尊便下座;否则如果没有文殊的打一槌向灵山会上大众说白云云,世尊是还要说法,不会便下座的。

世尊升座,便是法王法。

而文殊白槌云:“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

则是明明德。

世尊升座是明德,文殊白槌是明明德。

因有文殊的白槌,所以世尊的升座即已圆满,故可便下座了。

但是雪窦禅师来了一翻。

他作颂云:

列圣丛中作者知,法王法令不如斯。

会中若有仙陀客,何必文殊下一槌。

文殊菩萨说:“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

雪窦禅师却说:“法王法令不如是。”

而且文殊说“法王法”

,雪窦却说“法王法令”

说“法令”

,是比说“法”

好。

因为法是静的,法令才是动的。

把印度的佛法说成动的,这里正是中国禅僧的独得。

而且所谓“谛观法王法”

,又是怎样的谛观呢?比方说要谛观林黛玉的美,第一该知道林黛玉的美是动的。

再则谛观者的身份要像贾宝玉。

否则若不是两人相知,又从何谛观起?便如贾宝玉,他也未必都知道得林黛玉。

林黛玉是所谓“法王法令不如是”

,否则她与贾宝玉两人也不会时时对闹又对泣了。

但这“不如是”

才是绝对的真实,而再也没有人比贾宝玉更是这真实的知己了。

大自然的法则。

人世的真实,眼前人的贞信。

我虽与之照胆照心的相亲相知。

但仍时时像冤家的心事儿费人猜,仿佛不是这样似的。

雪窦禅师道:若有人像佛陀的聪明,懂得这个道理,也无须文殊的打一槌说白了。

雪窦是引用印度佛经的这一节,而翻了它。

如此等处,可见中国禅宗是在自己开辟途径。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