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重回现场-《中国历史的侧面Ⅲ:历史的缝隙与灰烬》

(第7页)

中国历史上数得着的相面大师,就包括元末明初的袁珙,人称袁柳庄,又称柳庄神相。

想当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难”

之前,犹豫不决,于是军师姚广孝把袁珙请来,给燕王相了一面。

袁珙是这么说的:

“(王)龙行虎步,日角插天,太平天子也。

年四十,须过脐,即登大宝矣。”

朱棣生于1360年,1402年登基,正好年过四十。

此判语准确,袁珙得到了朱棣的信任。

那么当朱棣为继承人的选择而迟疑不决时,袁大师的相语就非常关键了。

史云:

“珙相仁宗曰:‘天子也。

’相宣宗曰:‘万岁天子。

’储位乃定。”

仁宗从永乐二年被册立为皇太子,到永乐二十二年即位,在储君的位置上一坐便是20年,过得相当辛苦。

他父亲经常寻借口打磨他,使他做人战战兢兢,做事束手束脚;他两个弟弟又不服气,不断向他的地位发起挑战。

幸运的是,稳健的仁宗最后仍然顺利继位。

但奇怪的是,仁宗即位还不到一年时间,就突然去世了。

他是怎么死的呢?

从明朝官修国史《明仁宗实录》的记载来看,仁宗属于暴亡。

他死在洪熙元年的五月,而就在一月之前他还下敕给南京守备太监王景弘,命其修理南京宫殿,以备明年春天还都南京。

同时,他派皇太子朱瞻基亲自到南京坐镇,太子于四月十三日离开北京。

如果仁宗身罹痼疾,有性命之忧,绝不会在这个时候把皇位继承人打发到几千里外的地方去。

五月十日,仁宗照旧处理政事,还因为翰林院侍读李时勉和侍讲罗汝敬言事不中听,发了脾气,将两人降了官。

十一日,忽然就“不豫”

了,而且是病来如山倒,仁宗马上预感到可能不行了,当即下令急召太子回京,次日即告“大渐”

(临终之意),仁宗在病榻上口授遗诏,并于当日驾崩于钦安殿。

仁宗从忽然发病到死亡,仅仅两天时间。

其死亡之速,与清代雍正皇帝近似。

据张廷玉记载,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日,“圣躬偶尔违和,犹听政如常”

,但到二十二日晚间,忽然就“大渐”

了,众臣“惊骇欲绝”

,纷纷赶到圆明园寝宫请安,没过多久,到次日凌晨子时,雍正帝即“龙驭上宾”

了。

现有学者研究指出,雍正帝是长期服食丹药致身体中毒,才突然死亡的。

对于仁宗的死,民间议论纷纷,流传着其死因之谜的诸多传说。

仁宗朱高炽之死也是明朝十六帝死亡鉴定中最大的疑案。

明成化时人陆釴《病逸漫记》说:“仁宗皇帝驾崩甚速,疑为雷震,又疑宫人欲毒张后,误中上”

,指出当时社会上有两种猜测:被雷震死,被宫人误杀。

明代中期以后流布较广的《明记略》一书则指出:“仁宗或云死于雷,或云为宫人所毒,或云为内官击杀。”


(第7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