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和诸葛亮-《易中天品三国》

(第2页)

,整治那些“浮华交会之徒”

,还是绰绰有余的。

诸葛亮的想法,当与此相同。

他废来敏的时候,就有“来敏乱群,过于孔文举”

的话。

可见来敏就是蜀国的孔融,彭羕则是蜀国的祢衡。

这样的人,无论在曹魏还是在蜀汉,都不受欢迎。

曹操杀孔融,刘备杀张裕,诸葛亮杀彭,倒不完全出于他们的个人好恶,更重要的还是政治需要。

这种需要,也不单单只是巩固政权,还与他们的政治路线有关。

曹操是新秩序的建设者。

其实诸葛亮也是新秩序的建设者。

在这个问题上,诸葛亮与袁绍相反,与曹操相似,他坚持汉初的“察举制”

,就是不让士族垄断仕途;他杀彭羕,废来敏,废廖立,就是不让士族控制舆论。

至于豪强,诸葛亮的政策是两个字:抑制。

虚君实相,依法治国

诸葛亮和曹操一样,既是新秩序的建设者,又是旧制度的改革者。

由此可见,诸葛亮执行的,实际上是一条“没有曹操的曹操路线”

,或者“反对曹操的曹操路线”

而且,诸葛亮走得还更远。

曹操这个人,是有理想无蓝图。

曹操一直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不断试错,然后纠错,然后再错。

他的“法家寒族路线”

,其实是一步一步摸索出来的。

诸葛亮则不同,他是既有理想又有蓝图。

我们看诸葛亮的治蜀,是那样的井然有序、有条不紊,可见心中有数。

也就是说,他有着明确的建国方略和执政理念,要建立一种新的国家制度。

这个新的制度,从诸葛亮的实践看,我认为可以概括为八个字:虚君实相,依法治国。

后者是曹操也做的,但诸葛亮做得更好。

曹操的法治仍不免人治色彩,诸葛亮就更纯粹,也更公平。

曹操的政府仍不免贪腐,诸葛亮那边就廉洁得多。

从实际情况看,曹操为相与诸葛亮为相并没有什么两样,即都是丞相大权独揽,皇帝形同虚设。

汉献帝固然是傀儡,刘阿斗又何尝有权?至于诸葛亮本人,就连职务也和曹操一模一样,即都是开府的丞相。

但是,曹操后来还封了魏公,建了魏国,称了魏王,曹丕还夺了帝位。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