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十七日
中共与苏联之间,除了在政治问题上辩论之外,在电影领域上也展开热烈的论战。
这一点,香港左报上似乎还不曾报导过。
争论的要点,是电影应不应该摆脱教条主义的形式。
这问题是怎样的,我想暂且不谈,先谈谈其中令人感到兴趣的一点,苏联电影居然提出了“新潮派”
的口号,一些年青的导演自称为苏联的“新潮派”
。
新潮派是什么?它是在法国首先形成的一种电影风格。
用极少的费用、极少的布景,拍摄一些故事简单、主观成分极浓的影片。
譬如说,一部描写爱情的新潮派电影,可以从一双男女的偶然邂逅说起,到他们如何接吻、如何两情缱绻、在旅邸共宿一宵,以至次晨醒来而结束。
此外并没有其他内容,你要问它想说什么,导演也答复不出。
他们会说:“我觉得我喜欢这样拍,就这样拍了。”
第一部这样的电影出来的时候,很轰动一时,因为它太新颖。
西方人都是好奇的,不免拍手叫好。
但第一位想出新念头的人是天才,第二位就不免有些那个。
因此,在新潮派电影热闹一个时期之后,便渐渐冷静了。
后来虽有一些新潮派影片出现,却不免流于色情,已变成低级趣味的影片。
或许,一些现代绘画可以代表新潮派的风格,没有主题、没有内容,有的只是一些技巧的线条。
作者只注意他个人的兴趣,而不考虑观众是否接受。
世界各地舆论,对于新潮派电影都缺乏好评(只有一二部是例外)。
它与现实主义的风格是完全相背的。
想不到举世公认在现实主义影坛中执牛耳的苏联电影,现在居然朝新潮派的方向走。
这是堕落,并非进步。
我们反对中共电影的教条主义的作风,但同时也不觉得苏联之有新潮派而可喜。
至于它反映苏联社会的什么变化,明天再谈。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