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名著,借“模范”
人物明生活之理,算不得德波顿的创意,奇的是放着无数名著名人不选,他偏偏挑中了普鲁斯特和他的书。
普鲁斯特诚然是举世公认的文学大师,现实生活中他却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进取、乐观,普鲁斯特的身上看不到,健康、自信,到他那儿去找肯定找错了地方。
门窗紧闭,足不出户,他终日盘踞床上,坐拥种种疾病,时时为了失眠、伤风、便秘之类担惊受怕,屡屡宣布自己已然死期不远。
人生诸项,于他几乎是一连串失意的连缀:著书无人赏识,爱情全无着落,至于他看重的友谊,他那些社交场上频频聚首的朋友对他寄赠的书稿甚至翻都懒得一翻。
而立之年他的自我评价是:“没有快乐,没有目标,没有行动,也没有抱负。
有的是已经到头的人生路,是父母忧心忡忡的关注。
没有什么幸福可言。”
直到写出《追忆逝水年华》,他还不住地嘀咕:但愿我能更自信一点。
这么一位“没有幸福可言”
,从生理到心理都有必要请人咨询的人来充我们的人生指导,是否有点搞笑?
普鲁斯特本人却担保,他虽终日与病相伴,生活中一无所获,却有能力为他人献上摆脱痛苦,求得幸福的良方,并且这是上天赐他的“仅有的才能”
。
说这话时,普鲁斯特于谦抑中倒含着一份自信。
他的资格是从痛苦与失意中来,他相信“快乐对身体是件好事,但惟有悲伤才使我们心灵的力量得以发展”
。
他并且以病为例:“病痛让我们有机会凝神结想,学到不少东西。
它使我们得以细细体察所经之事,若非患病我们对之也许根本不会留心。
一到天黑倒头便睡,整夜酣眠如死猪的人,定然不知梦为何物,不惟不会有了不得的发现,即对睡眠本身也无体察。
他对他正在酣睡并不了然。
轻微的失眠倒让我们领略睡眠之妙,如同黑暗中投下一道光束。”
德波顿服膺这逻辑(痛苦与智慧间的辩证法),坚信普鲁斯特从失意、痛苦中酿出的,正是人生的智慧。
普鲁斯特有言,获得智慧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老师传授,毫无痛苦,一种得自生活本身,充满痛苦。
他认为得自痛苦的智慧方是真知。
准此而论,普鲁斯特就似百病成医的高人,患过的病痛不惟不足为累,反倒是他开方抓药的资本。
他给世人开出的方子至详至备,便是煌煌七卷、数百万言的《追忆逝水年华》。
依德波顿之见,此书“并非一部感叹韶华易逝的感伤回忆,而是一个切切实实,具有普遍意义的故事,它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停止生活的浪费,该怎样去领略生活的美妙。”
普氏千言万语,却有片言据要。
德波顿拈出的“别太快”
三字,就是通向普鲁斯特生活智慧的秘钥。
当他人描述某人某事某物之时,普鲁斯特总嫌其讲得太快,“别太快”
成了他的口头禅。
这固然见出他对细节无比的兴趣,他的生活态度实亦暗寓其中。
“别太快”
即是放慢脚步,细细品尝生活的滋味。
“抓住现在”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