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节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丞相明朝开国功臣胡惟庸之死-《拨开历史迷雾:开国功臣们的兔死狗烹》

(第4页)

照以前胡惟庸的受宠程度,朱元璋对这两件事定然会睁只眼闭只眼,但胡惟庸此时的表现着实让朱元璋忍无可忍,更重要的,是胡惟庸在朝内形成了一股势力,严重威胁着朱元璋的皇权,甚至严重点说,胡惟庸还有想推翻朱元璋统治的迹象。

很快,老朱随即拿这两件事开始做起了文章,他先让人查汪广洋小妾的事,结果查的官员回报说,这件事中书省及六部官员都有责任,随后老朱还把胡惟庸找来劈头盖脸地骂了他一顿,不光骂,还要他为死去的那个车夫偿命。

「啥?我没听错吧?」老胡顿时额头直冒冷汗,随即改口说要么拿点金银给人家点补偿,而朱元璋只冷冷的蹦出两个字:不行。

胡惟庸这下彻底怕了,回去后便急忙与自己心腹商议要不要联系北元和日本,来个里应外合,推翻大明,然而为时已晚,老朱早已通过上述这两件事向整个朝廷放出了信号:老子要整胡惟庸了,你们自己看着办啊。

这大臣们一个个都是老阴阳人了,见老朱暗示的这样明显,便纷纷开始跳反,先是胡惟庸的心腹涂节告发胡惟庸谋反,之后又有众多官员告发他结党营私、贪污受贿、祸乱朝纲等多项罪状,朱元璋于是下令逮捕胡惟庸,并以枉法诬贤、蠹害政治的罪名将其处以极刑。

据说胡惟庸的死法有两种,一是被朱元璋凌迟,千刀万剐,二是被放的蚊虫给活活痒死,但无论何种死法,胡惟庸死的都很惨。

三、余波

胡惟庸虽然死了,但造成的风波却还远没有停止,先前胡惟庸在世,朱元璋利用他整了许多功臣,现在死了,老朱决定废物利用,将胡党案扩大化,并以此为由头继续整那些个功臣们。

于是乎在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死后的十年间,但凡被人举报是胡党成员的,无论是谁,基本都要被抄家灭门,许多当年和朱元璋打天下的哥们战友,都没有死在敌人的战场上,而是死在了自己人的刀下,这其中,还包括先前退休了的李善长。

胡惟庸生前的女婿李佑,其父是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当时任职太仆寺丞,胡惟庸曾令他暗中游说李善长一起造反,但李善长以自己年事已高作为借口拒绝,但天天被这弟弟磨嘴皮子,时间一长,态度便有些模棱两可了,最后只能无奈地说一句:「吾老矣,吾死,汝等自为之。

」这话的意思就是我老了,等我死了之后,随便你们干嘛。

就因为这句话,外加上弟弟李存义和胡惟庸的关系,李善长便被那些捕风捉影的人认为是胡党成员,朱元璋得知后命人调查,可查来查去,除了这句不痛不痒的话外,李善长并没有什么实际性的谋反行动,何况当时李善长已经七十七岁高龄了,大半截身子都快入土的人,胡惟庸案也已经过去了十年之久,谁还会真去追究当年这种空穴来风的事情呢?

可正当大家都这么想的时候,老朱却给你来个出其不意,他非但没赦免李善长一家,还下令将其赐死,并将全家七十多口全部抄斩,理由是你老李明知胡惟庸谋反却知情不报,反而呢坐山观虎斗,看我和胡惟庸谁胜了,便倒向那一边,真是大逆不道。

老朱这个杀人理由实在显得过于牵强,有点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味道,试想李善长曾经也是位极人臣,要是想反,早就反了,何须等胡惟庸来拉拢呢?再说自己也七十多的人了,我安静的退休过生活不行么,偏偏还要来搅这个浑水?

当然朱元璋在这场胡党清理运动中,老的没放过,活的没放过,死的也照样不放过,比如像一些早已死了多年的功臣,也被朱元璋追为胡党同党,其后代也惨遭株连,总的统计下来,这场胡党风波被追夺爵位的开国功臣大概有一公二十一侯,被诛杀者前后竟达三万余人,另外还有当时京城附近的两个县,因为遭人举报说有胡惟庸同党,可能老朱嫌查起来麻烦,干脆直接一刀切地将这两个县给屠了。

「村墟断炊烟,陇上无行人」,这是当时诗人对这场胡党案惨状的描写,加之后来的蓝玉案,明初的开国功臣几乎都被清理干净,这也导致后面靖难之役时建文帝几乎无任何有经验的将领可用,从而被朱棣夺取皇位。

但老朱觉得这么做还是不过瘾,不仅把人胡惟庸给埋了,还把上面的土给踩死了,对于胡惟庸的恶劣行径,他还专门写了《昭示奸党录》、《大诰三编》等多部著作,以此来昭示和告诫官吏不要重蹈覆辙,还把先前祸害徐达、刘伯温等人的锅统统推给了胡惟庸,并和他们的儿子说,「你别信民间传说,那鹅不是我送的,而是胡惟庸派人送的」、「你爹吃的药,开的方子,带的御医,我是啥都不知道,这是后面才有人告诉我的,现在看来,这都是胡惟庸搞得鬼,你们要恨,就恨他,别恨我。

徐达及刘伯温的儿子虽然暗地里想着咱们老爹怎么死的皇上你还没逼数么?但面上也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不过朱元璋之后,当年被整的功臣们都陆续得到平反,但唯独胡惟庸永远被列为了「奸臣」,直到明亡都没有翻案。

这之后朱元璋似乎还不放心,于是又做了日后影响中国五百多年的历史决定:那便是废除长达一千六百年的丞相制。

为此他还特意下了一道诏书,大意是讲我听说三皇五帝的时候是没有丞相的,直到秦朝时候才有丞相,但正因如此,秦朝就变短命王朝了,后面的汉唐宋虽然有过贤相,但大部分的丞相都不是什么好人,时间一长,这丞相的位置就变成了一个

()

小人擅权的职位,所以自本朝开始,废除丞相,设立五府六部,统统归我管辖,以后我的后代也不允许再设立丞相,如果有臣子提出这个建议,也得严惩不贷。

这道诏书一下,虽然解决了君权和相权的矛盾,中央集权也进一步加强,但中国的政治制度却向君主专制进一步加深,而胡惟庸也很「幸运」的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任丞相。

但难题也随之而来,没有丞相,你皇帝所有的活都得亲力亲为,据说朱元璋在废除丞相后,一周的文件处理量就多达三千多件,而且还得一一批示,不能一笔带过,纵然你老朱是工作狂,铁打的身子,恐怕也架不起这种程度的工作量。

为了缓解这一点,后来的明成祖朱棣建立了内阁制,设立大学士及首辅大臣,虽然这些官职被人们称为宰辅,但和明初及前朝的丞相权力相比,相对要小得多,只能说这些内阁成员只是替皇帝分活,而不是分权。

纵观有明一代以来对胡惟庸的评价就一个字:坏,要说其他的话,那又是一个字:恨。

毕竟他身为工具人替老朱整了许多大臣,自己的身败名裂也牵连了许多人,但这些的背后,若是没有比胡惟庸权力更大的人在后面遥控指挥,又怎会有这些事情的发生呢?

备案号:YXX13N8bRnZU4zX40RFbZRN


(第4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