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点小说网 >都市> 流沙河讲古诗十九首
流沙河讲古诗十九首

流沙河讲古诗十九首

简介:
本书是著名诗人流沙河先生年逾八旬倾注心血所作的古典文学普及新著。成都开讲《诗经》大受欢迎之后,流沙河先生紧接着开坛讲授《古诗十九首》,依然反响热烈,后辑录成书。《古诗十九首》是中华文化经典作品,在文学 流沙河讲古诗十九首
您要是觉得《流沙河讲古诗十九首》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微信里的朋友推荐哦!

《流沙河讲古诗十九首》绪言 什么是古诗

    各位朋友,我们又见面了。

    光阴过得快。我记得我们讲完《诗经》的时候,还是热天,不知不觉之间,三伏天已经过完,天气凉快了。光阴就是这样,在寒暑之间,悄悄地就离我们而去,苏东坡说是“却不道,流年暗中偷换”,对一个诗人来说,也是让人很感慨的事情。我记得我当小学生的时候,唱过一首歌,是音乐课老师教的,名叫《秋风》,是黄自谱的曲,李叔同先生(就是弘一法师)填的词,歌词非常简单:“去年我离开你们,你们正穿新棉袄;今年我来看你们,你们变胖又变高。你们可曾记得,池里荷花变莲蓬?花少不愁颜色,我把枫叶都染红了。”非常好的一首歌,小学娃娃一学就会,记了一辈子。

    伏天以前,我们从《诗经》里面选了八十多首诗,讲了十九讲。现在我们开始进入汉代古诗。为什么不直接就开始讲唐诗呢?这是因为,从《诗经》到唐诗,这个时间跨度太大了,它中间有一个过渡阶段,就是汉代以来的“古诗”。我们要读了这些古诗,才能大体了解从《诗经》到唐诗所经历的变革。

    《诗经》基本上是四字一句的“四言诗”,而唐宋以后的诗歌,基本上是五言或者七言。从四言诗过渡到唐宋以来的“近体诗”,这中间有一座重要的桥梁,就是西汉时期兴起的五言诗。五言诗虽然只是每句比四言诗多一个字,但多了一个音符,多了一个词位,因而能表达更丰富的内容。五言诗的代表作,是《古诗十九首》。当然,五言诗并不是从这十九首古诗开始的,早在它们之前,西汉的李陵、苏武等人就写过五言诗了。但《古诗十九首》是五言诗作为一种成熟的诗歌体裁的代表,历来对它的评价都是很高的。

    《古诗十九首》,大部分完成于东汉时代。当初那些诗人们写这些诗的时候,并不叫“古诗”,就叫“诗”。这个名字是进入六朝以后,后人搜集、编篡前代诗人的作品,把它们编入《乐府诗选》的时候,给它们取的。因为这个时候距离这十九首诗的出现,已经过去百年以上了,所以编篡者就把这些诗歌叫作“古诗”,以区别于他们自己所生活的时代的那些诗歌。经过这个命名,《古诗十九首》的名字就定下来了,从南北朝一直沿用至今。

    把这些诗命名为“古诗”,是很准确的。因为从那以后,主要是在隋唐时代,诗歌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连诗歌的名称都变了,叫“近体诗”。所谓“近体”,就是指发端于南北朝末期、从隋唐以后流行起来、有固定格式的诗歌,它们和古诗在格式上的最大区别,就是诗歌的格律变严格了,多了很多规矩和限制。

    在南北朝时代,发生了中国文化史上一件很大的事情,就是佛经传入中国,需要翻译。佛经的原文是用印度的古代梵文写的,一个字有很多个发音,非常之复杂,这就促使我们反过来审视中国文字发音的独特性。刘宋时期的沈约,由此发现了汉字的“四声读音”,即一个字有四种声调,并且由此总结出声调的“平仄之分”,发现它们对汉语的音韵美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是古诗写作的时代所没有意识到的,《诗经》的时代就更没有这些知识。这些声韵上的新发现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就促成了隋唐时期诗歌音律的严格化,对诗歌的音韵结构,包括其中文字的表现形式,从音韵美、形式美的角度,做了许多格式化的新规定,这就是“近体诗”格律的由来。

    本来,从《诗经》到六朝以前,诗歌都是要讲究格律的,但格律非常宽松,近体诗用严格的格律把诗歌束缚起来,也可以说是把诗歌武装起来,使诗歌内涵的音韵之美、音乐之美,得到格式化的表达,这种格式化的东西,就是近体格律,它对诗歌的音韵规定要严格得多。如果用近体诗的格律来看古诗,有很多在形式上都是不合格的。当然,我们不能用后人定的办法去要求前人,只能说是从近体诗开始,诗歌的音韵美有了格式化的发展,从唐宋一直沿用到现在。这中间,五四时期以后,一度兴起过白话诗,又叫自由诗,曾经把近体诗的格律完全废除,从诗歌的形式上确实是一种解放。但这种解放还没有维持一百年,当社会革命时期转入新的社会常态以后,白话诗的意识形态背景逐渐消失,它的宣传功能也逐渐失效,整体上白话诗就开始式微了。今天有许多中老年人,又重新学习写传统诗歌,但基本上写的都是这种格律严密的唐宋以来的近体诗,很少有人再去学写古诗了。

    我们这个讲座,就以《古诗十九首》为主要内容,另外补充了李陵、秦嘉、曹操、曹植这四位诗人的五首诗。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就能大体了解汉代五言诗的成就,了解它作为一座重要的桥梁,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