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点小说网 >都市> 风语
风语

风语

简介:
《风语》讲述的正是中国黑室的故事,主人公是一个惊世骇俗的数学奇人,天才破译家。他手无缚鸡之力,却令人谈之色变;他不识枪炮,却是那场战争中最大的战斗英雄;他在纸上谈兵,却歼敌于千里之外;他孤身一人,但起的 风语
您要是觉得《风语》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微信里的朋友推荐哦!

《风语》第一章

    天刚下过一场与隆隆雷声并不相称的小雨。

    雷声把街上的忙人和闲人都提前赶回了家,平时嘈杂的大街在越来越暗的天幕下,显得越来越空洞、平静。但没有下足的雨却使空气中更多了一份溽热、黏稠、潮湿,仿佛伸手摸得着,抓得住。他穿了一身对这种天气而言明显是太热的军装,默默地穿过狼藉的市街,拐入一条幽静的小巷。在进入小巷之前,他不经意地看见一只褐色小鸟在灰暗的天空中一掠而过,短促得让他怀疑不是一只鸟,而是一颗流弹。

    小巷窄又深,一眼望去,空空的,了无人影。有几棵高大、苍劲的桉树和泡桐,从两边的高墙内伸出来,把灰暗的天空遮掩得更加昏暗。雷声从高远的天空中传来,沉闷、乏力,更像是远处的炮声。一阵风过,树叶发出沙沙沙的响声,几片落叶迎着他飘落。他下意识地躲开它们,仿佛飘落的是被炮弹炸落的飞沙走石。

    这是一九三八年六月的一个傍晚,他的记忆深处烙着太多有关战争的阴影,他需要不断提醒自己,此刻他在重庆,这里已经成为陪都,也许是全中国最安全的地方。想到他能先于他人来这里,并且几天前他的妻子和孩子也辗转来到这里,他就觉得自己真是幸运至极。

    自鬼子在杭州金山卫登陆后,他和妻子相继离别了上海。他妻子带着孩子一直躲在湖南乡下,他则随部队撤退、撤退。从上海到南京,到安庆、九江、武汉、宜昌、酆都,沿着长江一路西撤,最后到了重庆。

    撤退也可以叫逃跑,他们不停地逃跑,逃跑。

    哪有这样打仗的?人死得比蚂蚁还要多,却寸土不保,打一仗丢一个地方。他曾在镇江郊外亲历了一场狙击战,回顾起来总想到一个词:溃不成军。那一天,生和死对他来说只隔着一张薄薄的纸,最后能够死里逃生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他捡了一条命,却没有丝毫庆幸的感觉。他觉得这场战争胜负已定,没有悬念,南京必将失守,国人的江山和命运将不可避免地坠入可耻又可怕的黑暗中……倾巢之下,岂有完卵?国破家亡,在劫难逃,侥幸不死只能是加倍地痛饮苦水而已。想不到时隔半年,他还能过上这种日子,每天穿着周正的军装出入国家最高的军事部门,有权有职,有吃有喝,生死无虑,下班有车坐,回家居然还能回到爱人身边,享受家的温暖和男女之乐。

    现在,他正走在回家的路上,脚下踩着日久无人清扫的落叶。他觉得难以相信,这条幽暗、狭长、安静、肮脏的巷子深处,竟有一间屋子,是他的家。

    若不是横生枝节,不要五分钟他即可回到家。但事情说来就来,阻断了他回家的路。一辆黑色小车,比他晚一分钟驶入小巷,车轮哗哗地碾过落叶,小心翼翼地朝他驶来,越来越近,近到一定程度,又似乎减慢了速度,匀速跟着他。

    他注意到后面有车驶来,回头看了看,见是一辆高级小车,礼貌地往一边靠了靠,继续往前走,步子却在不紧不慢中稍稍放慢了。他在等待车子追上来,超过他。

    车子理解了他的好意,鸣了一下喇叭,提速冲上来,却没有超过他驶去,而是紧急又霸道地停在跟前,挡住了他的去路。不等车子停稳,四扇车门中的三扇被同时推开,钻出三个蒙面的持枪汉子,恶狼般扑上来,刹那间已将他牢牢架住。其中一人把冷硬的枪口抵在他后腰上,小声地喝道:

    “别出声,跟我们走。”

    “你们要干什么……”他接受过的专业训练,使他在这样的紧急时刻,还能够保持冷静。

    “少废话,快上车!”

    “你们抓人要问问我是谁,”他对自己表现出来的冷静比较满意,“你们抓错人了。”

    “错不了,就是你。”另外一个蒙面人,有点黑老大的感觉,得意地对他说,“你姓陆是不是?陆上校嘛,我们抓的就是你!”说着他迅速用早备在手上的毛巾塞住了他的嘴巴。

    他呜呜地叫,似乎在说:你们是什么人?

    黑老大不理会,推他一把,“上车,老实一点。”

    他不肯走,挣扎。但越挣扎,架押他的两个人就越发用力,几乎令他动弹不得。他感觉到其中一人十分孔武且粗暴,双手像老虎钳子一样厉害、无情。一只手生生地揪住他的头发,另一只手在他臀部发力,猛地一顶一托,他的双脚顿时离地,人像一个包裹一样被塞进了车门。

    嘭!

    嘭!

    嘭!

    车门以最快的速度关闭,引擎以最大的功率怒吼。

    车子狂奔而去,卷起一地落叶,纷纷追着车子扑去,又纷纷散落在地。

    没有谁看见刚才发生的一切,除了一只当时正在围墙上游走的狸花猫。这必定是一只野猫,在隆隆的雷声中无处安身,慌张地游弋于墙头。它对着飞速远去的黑色车影,叫了两声:喵、喵。

    是什么人绑架了他?

    他们为什么要绑架他?

    他到底是个什么人,值得别人如此铤而走险?

    最后一个问题,不妨借用他首座的话来说。首座姓杜,人称杜先生,听上去好像是个大知识分子,其实是个玩刀子出身的人,统领着一群像刀子一样危险又嗜血成性的人,包括他。他称杜先生为首座,后者称他为贤弟。几天后,两人首度相逢,问答如下——

    “首座怎么会选择我?”

    “当然是因为我了解你。”

    “可首座您并不了解我。”

    杜先生笑道:“我怎么不了解你?知汝者莫如我。需要我证明一下吗?”说着,不疾不缓,从容有力地背诵道,“贤弟陆姓,单名一个涛字,十九岁就读南京高等军事学院,成绩优异,毕业后被保荐到德国海德堡军事学校学习军事侦察,同行六人,唯你毕业,令人刮目。鉴于此,归国后委以重任,直升素有‘国军第一师’美称的第八十八师侦察科长。翌年调入国防部二厅二处,升任处座,时年二十五岁,乃国防部第一年少处座。同年十二月,你与苏州女子秦氏喜结良缘,次年令郎陆维出世。卢沟桥事变前,你一直任上海警备司令部情报处处长。上海沦陷后,你一度转入地下工作,任军统上海站站长,为营救抗日将士建有奇功。今年年初,由杜(月笙)老板举荐,委员长钦点你赴武汉大本营任应急处处长,干得好啊。武汉军情告急,迁都事宜摆上日程,三个月前你又得重任,作为国民军事委员会第七办公室特派员,为即将迁都事宜赶赴山城。几个月来,你尽职尽责,为迁都大业建功卓著。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应该是你目前全部的履历。”

    那天阳光明媚,但陆涛上校眼前一片黑暗,因为他戴着黑色的眼罩,什么也看不见。他在黑暗中夸张地鼓了鼓掌,道:“先生真是博闻强记,我陆某佩服至极。”

    杜先生看看车窗外明媚的阳光,亲自为他摘下了眼罩,笑道:“不该你给我鼓掌,该我为你鼓掌。你的才能,你的忠诚,你的理想,都将为你赢得最大的回报。你的前途光明一片啊,就像这阳光,明媚动人。”

    陆上校眯着眼看着眩目的阳光,不知由来地感叹道:“先生的美言,令我受宠若惊。”

    杜先生爽朗地笑道:“如果说刚才说的这些事确实让你觉得‘受宠’,那么你不会介意我们再来点‘若惊’吧。当然,你放心,只是让你‘若惊’,不必担心安全问题。”

    那天陆上校头上还包着纱布,伤口不时隐隐作痛。他抚摸着伤口说:“我发现自从与先生相处后,我老是心跳不止。看来我是注定要陪你玩下去了,人生百态变化无常,什么滋味都得尝尝啊,那我也不妨尝尝这‘若惊’的滋味吧。”

    “不要说玩,”杜先生伸手指了指他的伤口说,“这不该是玩的代价。”

    “先生不但知道我的过去,也知道我的未来,莫非还知道我这伤的来历?”

    “你被人绑架了,事发在几天前你下班回家的路上。”

    “那么先生也一定知道是什么人绑架了我?”

    “这个嘛,你不久也会知道的,无须我赘言。”

    准确地说,这场对话是在陆上校被绑架后的第五天下午进行的,地点是在杜先生锃亮的黑色福特轿车上。大约半个小时后,陆涛上校将再次看到五天前绑架他的三个人,加上他们的同伙:一个长得很有些姿色的年轻女子。

    五天前,三个家伙把陆上校塞进汽车后,就给他蒙了头罩,捆了手,然后带他兜圈子。兜了一圈又一圈。几个回合兜下来,他傻了,东西南北不分,城里郊外难辨。当车子开进一个院子,他听闻四周很安静,以为是到了很远的山上,其实就在他们单位附近。

    院子古色古香,青石黛瓦,高墙深筑,假山花径,古木参天,看上去有种大户人家的骄傲和威严。敌机已经多次光顾这个山城,街上残垣断壁四处可见,然而这里秩序井然,幽然如初,有一种唯我独尊的自负,仿佛眼前的战争跟它无关。

    门是沉重的铁门,深灰色,很厚实,子弹是绝对穿不透的,只有炮弹才可能摧毁。迎门有一大一小、一高一矮两栋楼屋,呈直角布局;大的三层,小的只有一层,墙体都是青色的石条,坚固如碉堡。

    他们把他关在那栋小楼尽头的一间屋里,门外没有安排人看守,却有一只人高马大的狼狗,毛色黑亮,伸着长长的红舌头,对着门呼呼地喘气。黑色的头罩让他失去了眼前的世界,但耳朵分明是更加勤劳了,灵敏了,他几乎能从狼狗的喘气声中,分辨出狼狗的大小和品种。这是一只德国巴伐利亚狼犬,他以前在上海当军统站站长时曾用过一只,他知道它除了灵敏的嗅觉外还有良好的听觉,可以分辨一个人的喷嚏声。塞在嘴巴里的毛巾让他口干舌燥,眼冒金星,但他还是尽量用鼻子哼起了小调,目的是为了让门外的狼狗熟悉他的声音,以便在夜里可能逃跑时对他放松警觉。...